诗词原文
醒骨吟
唐·李群玉
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秋意渐深人未觉,月华如水照孤魂。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诗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译文
千百次的梳理让肌肤和骨骼都感到清爽而苏醒,
秋风和露水的气息深深渗透进如霜般蓬乱的发根。
秋天的寒意逐渐加深,人们却还未曾察觉,
月光如水,静静地照耀着孤独的灵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露水、月光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深沉而细腻的感受,首句“千梳冷快肌骨醒”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秋风梳理过后的清爽感觉,仿佛连肌肤和骨骼都被唤醒;次句“风露气入霜蓬根”则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和露水的渗透力,使诗人的形象更加鲜明,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对秋天渐深、人未觉察的感慨,以及月光下孤独灵魂的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和次句以“千梳”和“风露气入”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清爽和凉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醒和敏锐,后两句则通过“秋意渐深人未觉”和“月华如水照孤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醒骨吟》,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慨,诗中的“千梳冷快肌骨醒”和“风露气入霜蓬根”等意象,既是对秋天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而“秋意渐深人未觉”和“月华如水照孤魂”等句子,则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