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诗句(根据您的关键词融入,注:此句为虚构融入,非原诗内容,但保持风格相近)
作诗虽未造藩阈,破闷岂不贤摴蒱。
(此句可理解为:作诗虽然未达到高深的境界,但用来排解烦闷难道不比赌博更好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唐代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峭瘦硬,他注重词句的锤炼,刻意求工,往往陷于苦思冥索,堪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诗句)
作诗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用它来排解烦闷难道不比赌博更好吗?
释义
“作诗虽未造藩阈,破闷岂不贤摴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作诗的态度和心境,虽然自己的诗作还未达到高超的境界,但诗人认为,通过作诗来排解内心的烦闷和忧愁,远比沉迷于赌博等无聊之事要来得高雅和有益。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在贾岛看来,诗歌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心灵的慰藉,他通过作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排解生活中的苦闷,这种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贾岛作为“苦吟派”诗人的特点,他注重词句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追求诗歌的精炼和深邃,虽然他的诗作有时显得过于雕琢和刻意,但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两句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从贾岛的生活经历和诗歌风格中推测一二,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热爱诗歌创作,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在这首《题李凝幽居》中,他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而“作诗虽未造藩阈,破闷岂不贤摴蒱”这两句诗,则可能是他在某个时刻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两句诗是虚构融入的,所以其创作背景并非真实存在,但我们可以从贾岛的整体诗歌风格和人生经历中,感受到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