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宋·陆游
三百六十古精庐,出游无伴篮舆孤。
名山如友常相忆,野客思归不问途。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满眼恨何如。
此生终负高人约,长向人间作俗儒。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古时候有三百六十座精美的庐舍,我独自出游没有伴侣,只有孤独的竹轿相伴,名山就像老朋友一样常常让我怀念,我这个山野之人想要归去却不再问归途,满头白发的我至今未能归隐,满眼青山却只能让我徒增遗憾,这一生终究辜负了与高人的约定,长久地在人世间扮演着凡夫俗子的角色。
释义
首句“三百六十古精庐”描绘了古代精美庐舍众多的景象,为全诗铺设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次句“出游无伴篮舆孤”则点出了诗人独自出游的孤独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名山如友常相忆,野客思归不问途”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怀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满眼恨何如,此生终负高人约,长向人间作俗儒”则抒发了诗人未能实现归隐愿望的遗憾和自责。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出游的孤独心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遗憾,诗中“三百六十古精庐”与“出游无伴篮舆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而“名山如友常相忆”则赋予了名山以人性化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怀念,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未能实现归隐愿望的深深遗憾和自责,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境,心生归隐之念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出游的孤独心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未能实现归隐愿望的遗憾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