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注:“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而是后人根据李白诗意及生平,可能融合或化用了其他作品意境而创作的句子,用以表达李白归隐田园、享受天伦之乐的愿望,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作为该诗的一个假设性结尾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人生哲理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译文
(假设性结尾部分)
卖掉宝剑,买来耕牛,我打算就此老去,享受田园生活;杀鸡煮黍,等待着你的到来,朋友,你是否愿意共赴这简单而温馨的宴席?
释义
“卖剑买牛吾欲老”表达了诗人想要放弃世俗的争斗与功名,回归田园,过上平静生活的愿望;“杀鸡为黍子来无”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赏析
这两句诗虽非李白原句,但却很好地契合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归隐与友情主题,通过“卖剑买牛”与“杀鸡为黍”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江湖到田园,从喧嚣到宁静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李白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李白其他诗歌中的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的丰富内涵。
创作背景
(基于假设性结尾的解析)
虽然“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并非直接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李白生平的某个阶段进行想象性解读,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与功名,但仕途坎坷,晚年曾有过归隐田园的想法,这两句诗或许可以看作是李白在经历仕途挫折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即将离开家乡、踏上仕途的复杂情感,而这两句假设性的结尾,则为他的人生旅途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宁静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