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尤长于宫词,他的宫词,描绘细腻,含蓄委婉,往往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宫女不幸生活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荒淫腐朽的面目。

作者简介

张祜以宫词著称,其诗作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同时寓情于景,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张祜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孤山寺高耸在碧绿的山峰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即使不下雨,山也总是湿润的;天空无云时,水面也自然显得阴沉,断桥上的苔藓因无人行走而显得干涩,空旷的庭院里落满了深深的花瓣,我向来秉持正直之道,不曾有过愧疚,因此有幸在西湖边度过了两个春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孤山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美丽,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正直之道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孤山寺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人用“楼台耸碧岑”来描绘孤山寺的高耸与壮丽,用“一径入湖心”来展现通往湖心的小径的幽静与神秘,诗人通过“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来描绘山水的自然之美,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

后四句则通过描绘断桥、空院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山寺的幽静与荒凉,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正直之道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従来直道不辜身”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杭州游览孤山寺时所作,孤山寺位于杭州西湖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张祜在游览过程中,被孤山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寺庙的幽静与荒凉,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孤山寺及其周边景色的诗歌,在诗歌中,张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正直之道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