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的释义

春秋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南归路远萧条

唐·李商隐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桂水寒于江上月,椒峰瘦似岭头云。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想向孤舟横笛处,洞庭波上夜萧萧。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组合,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西南方向的归途遥远而荒凉,我倚靠在栏杆上,思绪飞扬,逝去的灵魂再也无法召回,桂江的水比江上的月光还要寒冷,椒峰的山峰瘦削得如同岭头的云朵,这世间谁能比得上张公子(此处张公子为虚构人物,代表才华横溢之人),他的千首诗作比万户侯的爵位还要珍贵,我想象着他在孤舟上横笛吹奏的情景,那洞庭湖上的夜晚,风声萧萧,更添几分凄凉。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归途的无限感慨和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首联直接点出西南归路的萧条与遥远,以及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颈联则以张公子为典范,赞美其才华横溢,不拘世俗功名;尾联则回到现实,以孤舟横笛、洞庭夜萧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哀思。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桂水寒于江上月,椒峰瘦似岭头云”两句,以寒水、瘦峰为喻,既描绘了西南边陲的荒凉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颈联的“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则是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不屑,尾联以孤舟横笛、洞庭夜萧萧的景象作结,既呼应了首联的萧条与遥远,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当时他仕途不顺,友人相继离世,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悲凉,诗人通过描绘西南归路的萧条与遥远,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不屑,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