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炎蒸连雨火伞张,海气浮空云似蓬。
此日沉冥须自惜,高吟力尽恣枯穷。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孤独的鹤不需要因为夜晚的来临而惊慌,成群的乌鸦也难以分辨出雌雄,炎热的天气加上连绵不断的雨,就像火伞张开一样炙烤着大地,海上的湿气浮在空中,云朵像蓬草一样聚集,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应该自我珍惜,保持沉静,尽管高声吟诵诗歌已经让我感到力竭,但我仍然愿意在贫困中尽情抒发我的情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自我处境的深刻认识,首句“独鹤不须惊夜旦”以鹤的孤独和从容自若,暗喻诗人虽处困境但仍保持高洁之志;次句“群乌未可辨雌雄”则借乌鸦的混杂难辨,比喻世态的纷乱和人心的难测,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炎热潮湿的天气,以及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心境,表达了他虽处困境但仍坚持创作、抒发情感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鹤与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与低俗、清明与混沌的深刻认识,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天气变化来烘托自己的心境,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自我处境的无奈和感慨,又展现了他坚韧不拔、坚持创作的决心和勇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杜甫经历了长期的漂泊和困苦生活,对社会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心境,他也借诗歌来表达自己虽处困境但仍坚持创作、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遭遇和心境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