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赠别应酬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司空曙、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诗风清丽秀逸。

译文

在湘江边上,斑竹的枝条随风摇曳,锦翅的鹧鸪在空中飞翔,我怎敢在这清明盛世里抱怨自己不被容纳呢?只能感叹我与您一同向东漂泊的仕途之路啊。

释义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两句描绘了湘江边的自然景色,斑竹和鹧鸪都是南方的特有之物,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哀婉的基调。“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在盛世之中却感到自己不被容纳,只能与友人一同漂泊,感叹自己的仕途之路。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斑竹和鹧鸪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在盛世之中却感到自己不被容纳,这种情感与前面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也通过“与君东”的表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漂泊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遇到友人时所作,当时,钱起仕途不顺,多次赴试落第,心中充满了苦闷和无奈,在湘南遇到友人后,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表达了对盛世之中自己不被容纳的抱怨和对友人共同漂泊的感叹,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钱起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