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的解释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附加句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作为意境延伸。)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一生寄情山水,闲游四方,与陆羽、颜真卿等名士多有交往,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附加句意境延伸):

只有那只曾经与他相伴的孤鹤还栖息在旧时之处,当它抬头看见来访的客人时,似乎在用长长的鸣声诉说着主人的故事。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寻找友人陆鸿渐(即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而未遇的情景,通过描绘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自然,以及寻找过程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附加句则通过孤鹤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友人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形象。

赏析

此诗以寻友不遇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描绘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则通过菊花的未开,暗示了友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而“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和“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则通过寻找过程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无奈,附加句“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则通过孤鹤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友人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形象,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皎然与友人陆羽的深厚情谊有关,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文学家,与皎然多有交往,此诗可能是皎然在寻找陆羽而未遇时所作,通过描绘寻找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