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仙
唐·李商隐
恰従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云外飞鸿遥映日,林间仙鹿静听泉。
丹炉未冷笙歌沸,玉笛初鸣草木妍。
欲问长生何处觅,洞天福地是罗川。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译文
刚刚从神武门归来的陶弘景,转身便前往罗浮山寻找葛稚川,云外飞鸿遥映着日光,林间仙鹿静静地聆听泉水的声音,丹炉尚未冷却,笙歌已经沸腾起来,玉笛初鸣,草木都显得格外娇艳,想要询问长生不老之术何处可寻,那洞天福地便是罗浮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首联提到陶弘景和葛稚川两位历史上的道教人物,暗示诗人自己也在寻求仙道,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云外飞鸿、林间仙鹿、丹炉笙歌、玉笛草木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仙境般的氛围,尾联则直接点明长生不老之术的所在——洞天福地的罗浮山。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虚构的历史人物和仙境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个人生活也充满了苦闷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开始向往仙道,希望通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来摆脱现实的困境,而罗浮山作为道教圣地之一,自然成为了诗人向往和追求的对象,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