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的解释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宋·陆游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门前车马何曾见,巷里儿童总不知。

窗下读书心自静,林间散步意常迟。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共我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不妨随意选择一个地方悠闲地建造居所,岁月流转,自然可以期待长寿至期颐之年(一百岁),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我从未见过,巷子里的孩子们也都不知道我是谁,在窗下静静地读书,内心感到宁静平和,在林间悠闲地散步,心情总是悠然自得,这种生活的真正意义谁能理解呢?只有清风与我相知相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人认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态平和,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享受岁月的悠长,他不受世俗纷扰,远离名利场的喧嚣,与清风为伴,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首联“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长寿的期待,颔联“门前车马何曾见,巷里儿童总不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生活的清幽与宁静,颈联“窗下读书心自静,林间散步意常迟”则具体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日常,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悠然,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共我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他与清风为伴的孤独与自得。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晚年,他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对长寿的期待和祝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