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的解释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食荼醾子

宋·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纱帐里透斜阳,碧玉盘中缀锦囊。

散著缃巾缀皂裘,陆郎幼度俱风流。

暗香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朱樱羊酪并珍羞,未肯将盐下莼菜。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味自是奇绝殊。

已应知雪似杨花,石鼎煎汤试叶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红色的茶蘼花已经落尽,酒缸也已倾倒一空,太阳升起,山上的积雪融化,江水因此上涨,红纱帐中透进了斜阳的光辉,碧玉盘中点缀着如锦囊般的果实,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物,陆郎(指陆机)和幼度(指谢玄)都风度翩翩,暗香袭人,人们戴着茉莉花簪,脸颊因饮酒而泛起红晕,如同醉了槟榔一般,红色的樱桃和羊奶酪都是珍贵的美味,但我却不肯用盐来调和莼菜的清淡,不需要再等待杨贵妃的欢笑,这茶蘼子的风味本身就是奇绝非凡的,已经知道雪花如同杨花一般轻盈,现在就用石鼎煎水,来品尝这叶家的茶蘼子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茶蘼子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以及品尝时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美食的热爱。“未肯将盐下莼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食物原味的尊重,不愿用调味品掩盖其本身的鲜美;“已应知雪似杨花”一句,则通过比喻,将雪花比作杨花,既描绘了冬日的雪景,又暗含了对茶蘼子风味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茶蘼子为线索,串联起了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展现了诗人丰富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茶蘼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品尝茶蘼子时所作,茶蘼子是一种水果,其味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苏轼在品尝过程中,被茶蘼子的美味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