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华清宫》,全诗原文如下:

华清宫

唐·李商隐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椒壁轻寒笼翠袖,侍儿私语隔明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楹金殿转茅蓬。

唯有当时清夜月,至今犹自照霓裳。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位于全诗的后半部分,为便于理解,我提供了全诗内容,但以下分析将重点围绕这两句及其相关背景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上皇(指唐玄宗)不吸取过去的教训(指安史之乱),反而埋怨骊山(华清宫所在地)是祸乱的根源。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未能深刻反省自身过失,反而将责任归咎于华清宫所在的骊山的批评,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频繁前往华清宫,导致朝政荒废,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在事后他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将责任推给了无辜的骊山。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唐玄宗的昏庸与推卸责任的行为,诗人通过对比“前车戒”(即过去的教训)与“怨骊山”(将责任归咎于骊山),强烈地表达了对唐玄宗的讽刺与批评,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力衰退,社会动荡,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唐朝的兴衰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批评,也寄托了对唐朝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诗较长,但“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刻揭示了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