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鹤
唐·白居易
两鹤摧颓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
欲将病鹤同归去,奈向主人无好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两只病弱的鹤沉默不语,近年来它们也相继被豢养在华丽的轩车之中,我想带着这两只病鹤一同归去,但无奈向主人开口却难以得到好的回应。
释义
“两鹤摧颓病不言”描绘了两只病鹤虚弱无力、无法言语的状态;“年来相继亦乘轩”则指出这些病鹤尽管身体状况不佳,却仍被当作宠物豢养在富贵人家;“欲将病鹤同归去”表达了诗人想要带走病鹤的意愿;“奈向主人无好言”则揭示了诗人面对主人的无奈与困境。
赏析
这首诗以病鹤为题材,通过描绘病鹤的境遇,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摧颓病不言”的鹤,既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也是对社会中弱势群体被忽视、被边缘化的隐喻,诗人想要带走病鹤,却“奈向主人无好言”,这不仅是对个人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社会的不公和弱势群体的困境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吉祥的象征,而诗中的病鹤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美好事物被摧残、被忽视的忧虑和愤慨,这首诗可能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面对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困境,有感而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