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碾暗尘。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碾暗尘。

万盏千灯明彻夜,不知应照几人愁。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生活在晚唐时期,是唐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月光皎洁,灯火辉煌的京城里,

香车宝马堵塞了宽敞大道。

我身居闲职,无法目睹这盛世繁华,

真羞于与乡人一同去迎接紫姑神的降临。

远远知道皇宫中也是同样的清朗景象,

想象着皇帝的车驾碾过尘土飞扬的暗道。

京城中万盏千灯通明了一整夜,

却不知这灯火照亮了多少人的愁苦面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夜京城的繁华景象,诗人却因身居闲职而无法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内心感到羞愧和遗憾,他通过想象皇宫中的景象和皇帝的车驾,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向往和无法参与的无奈,他也注意到灯火通明之下,仍有许多人在愁苦中度过这个夜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元宵夜的京城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想象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句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香车宝马、灯火辉煌,与诗人身居闲职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通过想象皇宫中的景象和皇帝的车驾,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向往和无法参与的无奈,诗人也注意到灯火通明之下隐藏的愁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商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关注,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的节日,京城中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但诗人却因身居闲职而无法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向往和无法参与的无奈,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