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3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北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州入胡骑,寇贼甚内讧。

长驱鸡犬尽,日暮无人烟。

所从十五六,阻寇俱窜匿。

饥寒各流浪,恸哭谁能禁。

行闻汉家营,屯扎大散岭。

去远银河落,斜阳失崦嵫。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

为报严郑公,勿为身后虑。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知重嶂里,尚爱长官清。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临别请长缨,当缚戎王颈。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节选)

……

我且须回家与妻子商议,我本来归去的路是通向西南。

……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在战乱中归心似箭,但又不得不先回家与妻子商量行程的心情,他深知归路艰难,但为了与家人团聚,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踏上归途。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在《北征》一诗中的真情流露,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归途的坚定决心,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杜甫能够心系家人,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温情和责任感,他也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勇往直前。

创作背景

《北征》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历经艰辛,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闰八月,杜甫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省家,这首诗即是他这次归家途中所作,诗中详细叙述了杜甫从凤翔回鄜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就是对《北征》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