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避人吟

宋·苏泂

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世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沙鸥。

风吹落叶秋声急,月照孤灯夜色幽。

此去天涯何处是,归心一片付东流。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生平不详,有《泠然斋集》传世,但诗作不多,仅存二十余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与当时的江湖诗派有一定联系。

译文

为了避开尘世的纷扰,我姑且前往瀛洲(此处借指远离尘嚣之地),而真正陪伴我度过岁月的是淮海(泛指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世间的纷纷扰扰,我都付之一笑,化作杯中的酒;时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仿佛沙鸥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秋风吹过,落叶纷飞,声音急促;月光照耀,孤灯独亮,夜色显得格外幽静,此去天涯,不知何处是归途,我的一颗归心,只能随着东流的江水,飘向远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直接点题,表明诗人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选择离开喧嚣之地,而淮海的风土人情成为他心灵的慰藉,颔联“世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沙鸥”通过比喻,将世事纷扰比作杯中酒,将时光流逝比作沙鸥留下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风吹落叶秋声急,月照孤灯夜色幽”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尾联“此去天涯何处是,归心一片付东流”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途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苏泂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可能因不满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而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寻求心灵的宁静,在淮海地区,诗人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途的渴望,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身世背景和情感经历有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