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宋·陆游
先生结屋绿岩隈,读易悬知屡往来。
遁世无闷真豪杰,枉尺知君有家戒。
徘回未用疑相待,缥缈飞云自可裁。
他日寄书应最速,寒梅折得寄瑶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先生在绿色的山岩边建造了房屋,我猜测他一定是常常在这里研读《易经》,你虽然隐居避世却毫无苦闷之感,真是位真正的豪杰;我知道你因为家有规矩,不愿轻易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枉尺),我在这里徘徊,不必怀疑你是否会接待我,看那缥缈的飞云,它们自由自在地飘荡,我们也可以像它们一样超然物外,将来有一天我给你寄信,一定会很快到达,就像我折下一枝寒梅,寄往那遥远的瑶台一样迅速。
释义
这首诗是陆游寄给友人朱熹(字元晦)的,表达了对朱熹隐居武夷山精舍读书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徘回未用疑相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朱熹是否会接待自己的疑虑,但随即以“枉尺知君有家戒”来宽慰自己,说明朱熹因家有规矩而不轻易接待客人,并非对自己有意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友人通信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朱熹隐居武夷山精舍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中“遁世无闷真豪杰”一句,高度赞扬了朱熹的隐士风范和豪杰气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深深敬仰。“徘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两句,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陆游与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朱熹在武夷山建造精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陆游对此深感敬佩,此诗可能是陆游在远离武夷山的地方,思念友人朱熹时所作,通过描绘朱熹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