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鲁仲连义不帝秦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炎灵既谧穣,讴歌事已迁。
德泽流无尽,功名志常宣。
君看帝秦者,徒有羡鱼心。
秦帝既慁恶,泾渭何足论?
帝子向秦宫,璧水荡层云。
雄图今何在?空余帝子坟。
恸哭苍梧山,愁云惨澹昏。
秦娥梦断秦楼月,秦地山川一鸟喧。
独有孤臣泣,秦庭空见冤。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君子战必胜,守必固。
临危而不顾,身死而名扬。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送君去,流涕空沾缨。
胡沙飞且远,去路迢迢漫。
徒倚白云间,惆怅久应晚。
舒国重周游,谗言竟获尤。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为千里费,伏枥空自怜。
去国三千里,游宦十五年。
屡践风波难,谁怜去住牵。
素丝悼变迁,路逢憔悴人。
寒夜何所归?孤灯照寒泉。
饥乌啼盈树,愁云不可眠。
凭轼悼往迹,抚剑思茫然。
国仇犹未报,忠臣岂偷安?
朝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川。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燔。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父老哭,但闻黄犊喧。
残兵败将归,身家何时还?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注:此诗较长,以上仅为节选,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两句为关键句,出自该诗之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胸中自有谈天的口才,仅凭言辞就使秦军退却,守住了墨城(此处“墨守”可能借指坚守城池,非实指墨家守城之术)。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或某位英雄人物凭借卓越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使强大的秦军退却,保卫了城池的安宁。“胸中自有谈天口”形容人口才出众,善于言辞;“坐却秦军发墨守”则形象地表现了其言辞的力量,能够击退敌军,保卫家园。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或英雄人物的卓越才智和非凡勇气,通过“谈天口”和“发墨守”的对比,突出了言辞的力量和智慧的伟大,这两句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英勇无畏、智慧超群的人物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旨在通过描绘历史典故和英雄事迹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两句可能是诗人对历史上某位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也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对于智慧和勇气的向往和追求,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两句诗也反映了李白对于言辞和智慧的重视,以及对于通过智慧和勇气来保卫家园和国家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