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唐·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叶满林人迹少,闲门深巷日斜时。
更厌劳生能几日,莫将归思扰衰年。
作者及朝代
方干,唐代诗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直,不慕荣利,有诗名,为韩滉所激赏,但屡试不第,遂隐居会稽镜湖,晚年才得授江南尉一职,不久病卒,方干一生怀才不遇,但诗歌成就较高,多写羁旅之愁和闲适之意,诗风清润小巧,独具一格。
作者简介
方干自幼聪颖好学,但仕途坎坷,一生未得显达,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归隐之志,方干的诗作在唐代颇受赞誉,与同时代的诗人多有交往,但其生平事迹相对简略,主要见于《唐才子传》等史料。
译文
放眼望去,这一切都不是我所拥有的,心中所思仿佛还在故乡的山林之间,白鹤盘旋着飞向远方的小岛,蝉鸣声拖着余音飞过另外的树枝,林中的树叶因秋凉而飘落,人迹罕至,深巷中的门户紧闭,日已西斜,更加厌倦了劳碌奔波的生活,还能有多少天呢?不要让归乡的思绪扰乱了我这衰老的年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居异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劳碌人生的厌倦,诗中“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而“更厌劳生能几日,莫将归思扰衰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归期难定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居洋州郝氏林亭时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以“举目纵然非我有”开篇,直接点出了诗人身处异乡、心怀故乡的无奈与孤独,颔联通过“鹤盘”、“蝉曳”的生动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漂泊,颈联则以“凉叶满林”、“闲门深巷”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静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劳碌人生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方干在旅居洋州期间,寓居郝氏林亭时所作,当时,方干已步入晚年,仕途无望,生活漂泊不定,面对异乡的自然景色和孤寂的生活,诗人不禁心生思乡之情,同时也对劳碌奔波的人生感到厌倦,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