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余习至今存。

灯前老眼空流泪,想见平生被墨痕。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神韵独具,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但始终坚守文人风骨,对民间疾苦深表同情,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香火供奉的旧日缘分不知何时能尽,绘画的余习却至今仍然留存。

在灯前,我这双老眼空自流泪,回想起平生被墨迹浸染的日子。

释义

“香火旧缘何日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种信仰或情感的追忆与无奈,暗示这种缘分难以割舍,不知何时才能终结。“丹青余习至今存”则指自己绘画的习惯和技艺至今仍然保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灯前老眼空流泪”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灯前独自伤感的情景,老眼昏花,泪水盈眶,透露出深深的哀愁。“想见平生被墨痕”则是对自己一生与书画相伴,被墨迹深深浸染的回顾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于画作之上的,通过描绘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执着与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首句“香火旧缘何日尽”以香火为喻,暗示了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或信仰的追寻与不舍;次句“丹青余习至今存”则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绘画艺术的深厚渊源,后两句则通过“灯前老眼空流泪”和“想见平生被墨痕”的描绘,将诗人的哀愁与感慨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晚年的生活境遇有关,晚年的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他依然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创作这幅画作时,他或许正面临着某种精神上的困境或是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于是将这份情感寄托于笔墨之间,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