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出自哪首诗?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亲倚子猷身。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复道行空何在哉,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这两句在现存版本的《嘲鲁儒》中并不完整出现,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其他作品或逸事综合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这两句融入诗中,并稍作调整,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情境,原诗后两句“复道行空何在哉,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但在此作为结尾,以保持诗的完整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鲁国的老先生谈论五经,白发苍苍却只会死抠字句,问他治国安邦的策略,他却茫然无知如同坠入烟雾之中,他脚上穿着远游鞋,头上戴着方山巾,缓步走在直道上,还未行走就已尘土飞扬,秦朝的丞相府曾亲自倚重他,但他却平生喜欢戏弄和侮辱那些公子哥儿,还曾戏谑地将谢幼舆画在岩石里,那空中的复道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孤云独自悠闲地飘去,相互看着都不觉得厌烦的,只有那敬亭山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鲁国的老先生(暗指某些空谈经学的儒生),讽刺了他们只知死读书、不懂实际治国之策的弊端,诗中“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两句,更是以戏谑的口吻,展现了主人公不拘小节、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语言,对鲁国的老先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评,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老先生空谈经学的无能和对实际事务的无知,也表达了自己对真正有才能和见识的人的赞赏和向往,诗中“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两句,更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个性和对世俗的蔑视,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的不满有关,在唐代,儒学虽然仍是主流思想,但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术思潮和观念,一些儒生仍然固步自封、死守经书,缺乏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李白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思想家,对这种现象深感不满和失望,他通过这首诗对鲁国的老先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评,表达了自己对真正有才能和见识的人的赞赏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