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园小酌
宋·陆游
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
百年鼎鼎世共憎,三径萧萧人独闲。
难从天上争群逐,且向樽前作醉眠。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注:原诗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两句与本题关键词无直接关联,可能是原诗中的其他部分,为保持完整性而保留,但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前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没有琴弦也寄托着陶渊明(陶令)的闲适之意,即使倒载而归也依然保持着山简(山公)那份洒脱的风度,人生百年,纷纷扰扰,世人皆厌恶这种喧嚣,而我却在这三径之间,享受着独自的清闲,难以与天上的群仙争逐,不如就在酒樽前醉卧,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
释义
“无弦且寄陶令意”借用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表达诗人虽无琴弦,但心中自有高洁之志,寄托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倒载犹作山公看”则化用山简醉酒倒载而归的典故,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性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借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前两句以“无弦”与“倒载”两个生动的意象,勾勒出诗人不拘于物、自在逍遥的形象,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多次上书主张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被重用,晚年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园小酌时,有感于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人生追求,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