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梦觉

宋·释绍嵩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

觉来忽见天窗白,万籁无声心自喜。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亚愚,号东海樵者,有诗集《江东樵者集》,他是一位游历广泛的僧人,其诗作多描绘旅途风光与心境感悟,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禅意。

译文

前夜之梦与后夜之梦本质上都是虚幻的梦境,它们之间并无二致;

彼岸的幻象与此岸的幻象同样都是虚幻的,并无本质区别。

醒来后忽然看见天窗透进的白光,万籁俱寂之中,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前两句指出梦境的虚幻与一致性,后两句则通过醒来后的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万物皆空的禅理。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巧妙地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前两句“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直接点明了梦境的虚幻性,并指出无论是前梦还是后梦,无论是彼岸的幻象还是此岸的幻象,都是虚幻无实的,这种对梦境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觉来忽见天窗白,万籁无声心自喜”则通过醒来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天窗透进的白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万籁无声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诗人的内心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万物皆空的禅理,同时也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游历广泛的僧人,释绍嵩在旅途中经历了许多风雨与坎坷,也见证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在一次深夜的梦境中,他或许对人生的虚幻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禅意的诗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他表达了对人生如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