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出自哪首诗?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

法界纵横谁得似,归来东土耀金轭。

作者与朝代

此诗名为《三韩王子求法》,作者为唐代诗人贯休,贯休,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代诗僧、画家,他七岁出家,能诗善画,尤其擅长草书,时称“诗僧”、“画僧”,且能“时把生绡求画佛,老僧闲卧在云房”,贯休一生游历甚广,曾至日本,传其法号“常遇”。

作者简介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融入佛教思想,且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态,他的画作也颇受赞誉,尤其擅长佛像和罗汉像的绘制,贯休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和艺术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三韩的王子远赴西方寻求佛法,与凿齿弥天这样的强敌相对峙,在法界的广阔天地里,谁能像他这样纵横驰骋?他学成归来后,在东土大地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释义

“三韩王子西求法”指的是三韩(古代朝鲜半岛的三个部落国家)的王子为了寻求佛法而西行。“凿齿弥天”则是一个象征性的强敌形象,可能代表着修行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法界纵横谁得似”表达了王子在佛法修行上的卓越成就。“归来东土耀金轭”则意味着他学成归来后,在东土大地上传播佛法,如同金色的光芒照耀四方。

赏析

这首诗以三韩王子西求法为题材,通过描绘他面对强敌、纵横法界的经历,展现了其坚定的信仰和卓越的修行成果,诗中“凿齿弥天两勍敌”一句,以象征性的手法突出了修行路上的艰难和险阻,而“法界纵横谁得似”则表达了王子在佛法上的高超造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贯休作为诗僧的深厚文化底蕴,又展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感悟有关,作为一位诗僧和画家,贯休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和艺术的创作,他通过描绘三韩王子西求法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坚定信仰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推崇,以及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唐代诗僧贯休的作品中并不十分著名,但通过对其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贯休的诗歌风格和佛教思想,以及唐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