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出自哪首诗?

风云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金陵报恩寺

宋·王安石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

只今惟有西江水,曾见当年海国船。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生于1021年,逝于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他在文学上成就颇高,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政治上推行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以短小精悍、逻辑严密著称,而诗歌则多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性。

译文

昔日这里是菖蒲方士的住宅,后来却成了薝卜祖师修禅的地方,如今这里只剩下西江的流水,还曾见过当年从海外驶来的船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金陵报恩寺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昔日这里是方士修炼的地方,后来却成了祖师修禅的圣地,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西江的流水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这里从海外传入佛教的历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金陵报恩寺的历史变迁和佛教文化的传入,诗人通过“昔日”与“后来”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诗人以“西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赋予了它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现实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游览金陵报恩寺时所作,金陵报恩寺是南京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王安石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和佛教文化的传入,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思索,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也可以体会到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