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创作,融入意境):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

松风引路心自静,幽谷深处觅真贤。

(注:由于直接包含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并非出自某首知名古诗,故在此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基础,结合关键词的意境,创作了一段附加句,以展现相似的山林寻幽之情。)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贾岛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他一生创作颇丰,但以苦吟著称,善于雕琢词句,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奇特。

译文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部分)

不需要山中的僧人引导我前行,我自己就能从云雾缭绕之处寻找到流出的山泉。

松风为我指引道路,内心自然平静,我在幽深的山谷中寻觅真正的贤人。

释义

原诗通过询问童子,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追寻,以及隐者行踪不定的神秘感,附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寻幽探胜的情景,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赏析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巧妙地勾勒出了隐者生活的神秘和超脱,而附加句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贾岛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他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