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父
宋·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雨暗浦,草凝露。
纶巾羽扇轻摇顾,钓竿长拂珊瑚树。
乱礁鸣榔碧潭上,万点雪舞青蓑上。
章甫荐履自关情,未肯轻易赓渔唱。
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怪石,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与文同并称“湖州画派始祖”。
译文
渔父醒来,春日的江面上已是午后时分,细雨蒙蒙笼罩着水边,草丛上凝结着露珠,他戴着纶巾,摇着羽扇,轻轻地环顾四周,钓竿轻拂着珊瑚树,在乱石嶙峋的碧潭上,渔人敲击着船舷,万点水花飞溅在青色的蓑衣上,渔父虽然穿着草鞋,却自有关情之处,不肯轻易唱出渔歌,正像那鱼儿逃脱了渔网,还没有与造物主一同遨游于尘世之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由、超脱的向往,渔父在春日的江面上垂钓,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不愿被世俗所束缚,希望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渔父为题,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的向往,诗中渔父的形象,既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父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江面之上,与渔父一同感受自然的魅力,诗人也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他常常借诗酒以自慰,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来表达对自由、超脱的向往,这首诗中的渔父形象,正是苏轼内心追求自由、超脱的写照,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或许也曾像渔父一样,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