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精帘卷近秋河。
其二
万里归来空泣血,
七年供奉殿西廊。
金钗玉钿无颜色,
有泪沾襟背夕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东南)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从万里之外归来,心中满是哀伤,只能空自哭泣到血泪交加,这七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在宫殿西侧的走廊里供奉着(或指服务于宫廷),却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或回报,我的金钗玉钿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仿佛也映照着我内心的失落与绝望,在夕阳的余晖下,我的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从远方归来后的凄凉境遇,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前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金钗玉钿失去光泽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宫廷生活的虚伪与残酷,诗人以“万里归来”和“七年供奉”为线索,展现了自己长期以来的辛劳与付出,却最终只得到“空泣血”的悲惨结局,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震撼人心,诗人通过描绘金钗玉钿等细节,也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失落与绝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顾况被贬谪或离职之后,当他回顾自己在宫廷中的岁月时,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失落与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些阴暗面,如权贵的冷漠、宫廷的虚伪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