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上寄萧郎中

唐·韦庄

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空余客路三千里,欲寄家书十二行。

风送潮声平乐远,雨收云影岳阳长。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白发苍苍的老臣(遂良,此处或可理解为作者自喻)漂泊在茫茫大海的中央,如同浮萍一般无依无靠,远离家乡,客居他乡已有三千里之遥,想要寄一封家书,却只能写下短短十二行的文字,海风送来远处的潮声,让人想起遥远的平乐(地名),雨过天晴后,岳阳楼的云影悠长,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否健康相聚?不如趁着现在,醉眼朦胧中仔细观赏手中的茱萸(象征重阳,寓意珍惜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通过“华发萧萧”和“一身萍挂”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年老体衰、身世飘零的境遇,通过“空余客路三千里”和“欲寄家书十二行”等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传递完整情感的无奈,最后两句则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深情厚谊和细腻笔触,展现了诗人晚年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送潮声”和“雨收云影”,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华发萧萧”和“一身萍挂”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无根之萍,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漂泊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诗歌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