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杜荀鹤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

更筹半有会,炉烟满夕风。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岩栖木石间,自谓羲皇人。

如何学谄媚,入朝事奸臣。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未授官职,返归旧山,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卒于长安,杜荀鹤的诗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诗作风格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译文

在树林的雾气中透过窗子看见灯火,在潺潺的水声中听到远处寺庙的磬声。

更筹(夜间报时的竹签)的敲击声中我有所领悟,香炉的烟在晚风中袅袅升起。

这首诗中的意境和韵味你千万不要传扬出去,免得让那些世俗之人恼怒得生出瘿瘤(比喻因嫉妒而恼怒)。

我居住在岩石和树木之间,自认为是上古伏羲时代的人。

我怎么能去学习谄媚奉承,入朝去侍奉那些奸臣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慨,前两句写山居环境的清幽,后两句则通过“此诗有味君勿传”的告诫,表达了对世俗之人的不屑和对保持高洁品格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首联“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更筹半有会,炉烟满夕风”则通过更筹的敲击声和炉烟的袅袅升起,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淡然,颈联“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幽默而讽刺的口吻告诫友人不要传扬此诗的韵味,以免让那些世俗之人因嫉妒而恼怒,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九华山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奸臣当道,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他选择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慨,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