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何才望不深。

霞起鹜飞成锦字,雁回沙渚得鱼心。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原诗中“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两句虽符合您的要求,但整首诗并非完全围绕这两句展开,为符合您的需求,我稍作调整,将这两句融入一首新的“杂诗”中,以展现完整的诗意与情境,李商隐并未写过这样一首完全包含这两句的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那众多珍品之中,难道没有绝佳的吗?但即便是张禹那样的贤臣,也并非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忠臣,汉文帝虽然英明有道,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显得淡薄,贾谊才华横溢,为何他的志向和期望却未能得到深切的回应?就像霞光中飞起的鹜鸟,形成了美丽的锦字,大雁飞回沙洲,得到了鱼儿的心,请你不要再谈论封侯拜相的事情,因为每一个将领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士兵的牺牲之上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不被重用、忠臣难遇明君的感慨,前两句以“绝品”与“非骨鲠”对比,暗示真正有才华且敢于直言的人往往不被赏识;中间两句借古讽今,以汉文帝与贾谊的故事,反映出现实中贤才难遇知音的困境;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寓言人生,暗示成功背后的沉重代价。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巧妙结合,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奈之情,前两句直接点题,以“绝品”与“非骨鲠”的对比,突出了人才评价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间两句借古喻今,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批判;后两句则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成功背后的残酷现实,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才埋没的现象屡见不鲜,诗人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通过虚构的情境,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的同情,他通过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