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传后
唐·杜牧
豪气雄图两未酬,只将心事付沙鸥。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英雄豪杰的豪情壮志与宏伟蓝图都未能实现,只能将满腔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水鸟,即便人生道路艰难困苦、性格刚直不阿,但这样的品格终究值得记载,就像汲黯那样稍显憨直,又如宽饶那般勇猛无畏,身披铁甲远赴边疆戍守多年,离别后家中的妻子想必已哭断了柔肠,城南的少妇思念丈夫痛不欲生,而远在蓟北的征人只能空自回首遥望家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将军的遭遇,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同情与惋惜,首联点出将军的豪情与未实现的抱负;颔联以“纵复苦硬终可录”赞扬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并以汲黯和宽饶为喻,说明其性格的直率与勇猛;颈联描述将军远戍边疆的艰辛与家人的离别之痛;尾联则通过少妇与征人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杜牧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位将军的内心世界与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纵复苦硬终可录”一句,既是对将军坚韧品格的赞美,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手法,如“少妇城南欲断肠”与“征人蓟北空回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离别与思念的痛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有关,晚唐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士远离家乡,为国效力,却往往难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这些将士的同情与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诗中也蕴含着杜牧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即即便在艰难困苦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样的精神终究是值得被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