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全诗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建茶

宋·林逋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岩芽乍吐枪旗小,石乳初收珠玉凝。

蟹眼煎声浮瓦鼎,蝇头书字落纱窗。

细品清香心自静,此中真味与谁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林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名世,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虽然他的名气不如一些大文豪响亮,但其诗作在宋代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建溪所产的茶叶虽然品种各异,但每一种都仿佛天生就具有君子的品性,岩石间的茶芽初露,如同枪旗般小巧,而石缝中采摘的茶叶则像珠玉般凝结,用蟹眼般的水煎茶,声音在瓦鼎中回荡,蝇头小楷般的诗句轻轻落在纱窗上,细细品味这清香四溢的茶,内心变得宁静平和,这其中的真味又有谁能真正品尝到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建溪所产的茶叶,赞美了茶叶的君子之性,诗中“岩芽乍吐枪旗小,石乳初收珠玉凝”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茶叶的生长环境和采摘时的景象,展现了茶叶的珍贵与美丽,而“蟹眼煎声浮瓦鼎,蝇头书字落纱窗”则通过煎茶和书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细品清香心自静,此中真味与谁尝”则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真味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茶叶的君子之性和诗人对茶的真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茶叶比作枪旗、珠玉等,既形象地描绘了茶叶的形态和质地,又赋予了茶叶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还通过煎茶、书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生活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两句“细品清香心自静,此中真味与谁尝”则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真味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林逋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诗人,很可能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茶叶的君子之性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内涵,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歌,诗人所处的时代也可能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人生困惑,这使得他在品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