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归期恰及春,馀年乐事最关身。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乐事

百日归期恰及春,馀年乐事最关身。

花间醉卧日高起,柳外闲行风满襟。

山水有情留客久,诗书无意伴人深。

此生已得逍遥乐,不羡人间富贵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五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80年间在世,他出身贫寒,却自幼好学,才思敏捷,擅长诗文,李中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归来的日子恰好赶上春天,余下的岁月中,最令人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此,在花丛中醉卧,直到太阳高升才起床;在柳树外悠闲地行走,衣襟随风飘扬,山水仿佛有情,久久地留住客人;诗书则无意,却深深地陪伴着人,此生已经得到了逍遥自在的快乐,不再羡慕人间的富贵之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在春天里享受悠闲自在生活的情景,诗中通过“百日归期恰及春”点明了归来的时节,接着用“馀年乐事最关身”表达了诗人对余下岁月中快乐生活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醉卧花间、闲行柳外的逍遥生活,以及山水、诗书带给他的精神寄托,诗人以“此生已得逍遥乐,不羡人间富贵人”作结,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归隐后的悠闲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花间醉卧”、“柳外闲行”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其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而“山水有情留客久,诗书无意伴人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敬畏,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归隐田园之后,在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山林,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也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