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全诗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湖杂咏

宋·汪遵

渺渺湘湖水接天,

渔舟唱晚入云烟。

每怜莼菜下盐豉,

肯与葡萄压酒浆。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见解,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汪遵的诗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对较为边缘。

译文

茫茫的湘湖水与天相接,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驶入云烟之中,我常常怜惜那用盐豉调味的莼菜,又怎会愿意用葡萄来压制酒浆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湘湖的美丽景色和渔家的生活场景,首句“渺渺湘湖水接天”写出了湘湖的广阔无垠,水天一色;次句“渔舟唱晚入云烟”则通过渔舟和歌声,展现了渔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则通过对比莼菜与葡萄,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奢华、浮华的排斥。

赏析

这首诗以湘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用“怜”字表达了对莼菜的喜爱,用“肯与”的反问句式,强调了对葡萄压酒浆这种奢华做法的不屑,从而突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唐代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不满现实社会的浮华与虚伪,而向往简单、质朴的生活,湘湖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其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正好符合了诗人的理想,诗人通过描绘湘湖的美景和渔家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士人阶层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奢华、浮华生活的排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