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的释义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行路难三首·其二

唐·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衿于我何足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借问求方何所有?琴鸣酒乐两相得。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君不见莫负东篱菊蕊黄,又须著意过重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他性格豪迈,热爱自由,才华横溢,擅长七言绝句和乐府诗,诗作风格奔放、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岁月匆匆,我已四十岁,头发也已斑白,开始寻求良方来拯救我这日渐憔悴的身体,请问这良方是什么呢?或许就是琴声与酒乐相伴,两者相得益彰,男儿一生应当追求荣耀与自由,何必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你看那东篱下的菊花,黄得正艳,我们又要迎来重阳佳节,何不趁此机会好好享受一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身体衰老的感慨,以及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忧虑,而“琴鸣酒乐两相得”则展现了他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诗人以“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和“莫负东篱菊蕊黄,又须著意过重阳”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行路难》系列中的一首,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诗中“年来四十发苍苍”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始欲求方救憔悴”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对现状的不满,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琴酒相伴、东篱赏菊等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中年时期,此时他虽已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生活漂泊,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年来四十发苍苍”一句,正是诗人对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而“始欲求方救憔悴”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对现状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洒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