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皎然的《访陆羽不遇》,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访陆羽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附加关键词句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此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融入赏析中提及)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及大量诗作颇为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丽闲淡,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之一。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想去西邻家问问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怕是要黄昏日落了。

(关键词句融入译文意境:如果我有王子猷那样的清雅兴致发作,即便是在雪夜,也定要前去寻访你。)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去探访友人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诗人)而未遇的情景,通过描写友人居所的环境和诗人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探访未遇的淡淡失落,前两句写友人居所的幽静和田园风光,后两句则通过敲门无犬吠和询问西邻的情节,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探访未遇的遗憾,而“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一句(虽非原诗,但可融入赏析),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随时准备探访的决心,即使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不改其志。

皎然的诗歌风格清丽闲淡,此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探访未遇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向往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与陆羽之间的深厚友谊有关,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和诗人,与皎然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和人生追求,皎然在探访陆羽未遇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探访未遇的情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之间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风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