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全诗是什么?

生辉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万里桥

唐·岑参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行人莫向浣花溪,恐见溪流忆旧游。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译文

我想要回到万里桥去寻找旧时的记忆,黄昏时分,水面上的浪花和风中摇曳的树叶都显得萧萧凄凉,过往的行人请不要向浣花溪畔走去,恐怕你们见到那潺潺的溪流会勾起我对往昔游历的深深怀念。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旧时光的无限追忆,万里桥和浣花溪作为诗人记忆中的重要地标,承载了他对那段时光的深厚情感,黄昏时分,水花风叶的景象更添几分凄凉,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怀旧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凄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深切怀念,首句“我欲归寻万里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意图,即回到万里桥去寻找旧时的记忆,次句“水花风叶暮萧萧”则通过描绘黄昏时分水面上的浪花和风中摇曳的树叶,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后两句“行人莫向浣花溪,恐见溪流忆旧游”则通过劝诫行人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岑参离开成都后的一段时间,岑参曾在成都任职,对当地的山水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离开成都后,对那段时光和那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怀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深切怀念和对旧时光的无限追忆,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