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城南杜
唐·韦庄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当年歌舞入长安,今日飘零落此处。
故国青山何处是,异乡人事几多殊。
空余惆怅望斜阳,肠断江南旧草庐。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后入仕唐朝,历任多职,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听说在华阳的户籍档案里,至今仍记载着城南杜家的名字,想当年,我们家族的歌舞团曾风光无限地进入长安城,而如今,我却孤零零地流落至此,故乡的青山究竟在何方?异乡的人事与我过去所知已大相径庭,只剩下无尽的惆怅望着西下的夕阳,心中悲痛欲绝,思念着江南那早已破败的旧草庐。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落魄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哀愁,首句提及“华阳版籍”,暗示诗人出身名门望族,次句“至今尚有城南杜”则透露出家族曾经的辉煌,三、四句通过“当年歌舞入长安”与“今日飘零落此处”的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个人命运的巨大反差,后四句则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遥思和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赏析
韦庄此诗以“城南杜”为题,借家族之名,抒发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家国情怀,诗中通过时间(当年与今日)与空间(长安与异乡)的转换,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空余惆怅望斜阳,肠断江南旧草庐”两句,以景结情,既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形象,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余味悠长。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饱尝战乱之苦,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异乡漂泊时所作,通过对家族往昔辉煌的回忆与当前落魄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