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郊寻梅花

唐·李商隐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虽然“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广为人知的某首完整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李商隐的风格和题材,虚构了这首包含此联的《西郊寻梅花》,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作品。)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在曾经杜甫(曾任左拾遗)醉酒行歌的地方,西郊的路上,野梅与官柳相映成趣。

前村的深雪中,昨夜有一枝梅花悄然绽放。

风儿传递着梅花的幽香,鸟儿窥视着它那素雅的花朵。

如果明年梅花还能应时而开,我希望它能在望春台上率先绽放。

释义

首联“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借用了杜甫(曾任左拾遗)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寻梅的意境,同时点明了地点——西郊路,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梅花在深雪中绽放的景象,以及风送幽香、鸟窥素艳的生动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明年再次绽放的美好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郊路上梅花绽放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人雅趣的追求,首联以杜甫的形象为引子,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诗人对前人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梅花的形态、香气和生态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深雪中的梅林之中,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将其置于晚唐的社会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商隐作为晚唐的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诗通过描绘西郊路上的梅花,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