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李商隐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也常常表达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哪里需要琥珀才能做枕头,哪得必须珍珠才能装饰车马?
运气不佳时,金子也会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市井之人竞相炫耀自己的智巧,而朴实无华的乡野之人却常常受到欺压和谩骂。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强调了勤俭与奢华对于国家命运的影响,诗人指出,真正的奢华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他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市井之人凭借智巧和狡诈得以炫耀,而朴实无华的乡野之人却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历史兴衰的规律和社会的不公,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勤俭与奢华、金与铁、市人与野人等对立面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凋敝,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命运的危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他也希望人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繁荣,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