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林隐逸

唐·王维

岩壑暝兮云气浮,

松林深兮翠色幽。

君看麋鹿隐丰草,

岂羡玉勒黄金鞿。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岩壑昏暗啊云雾缭绕,

松林深邃啊翠绿幽深。

你看那麋鹿隐身于丰茂的草丛中,

哪里会羡慕那玉制的马勒和黄金的马嚼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间的幽静景象,以及麋鹿自在生活的状态,以此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岩壑暝兮云气浮”描绘了山林间的昏暗与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松林深兮翠色幽”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林的深邃与翠绿,增强了山林幽静之感,后两句“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则以麋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林间的幽静景象和麋鹿自在生活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岩壑暝兮云气浮”、“松林深兮翠色幽”等句,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等句,则以麋鹿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创作背景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早年仕途顺利,但中年遭遇安史之乱,被迫接受伪职,后虽得赦免,但仕途已大不如前,晚年他逐渐转向佛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描绘山林间的幽静景象和麋鹿自在生活的状态,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