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忽已晚。
天寒鸟飞散,日暮人归还。
望极心悠悠,云水共漫漫。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常常登上这座楼阁远眺,时光流逝,不觉已至岁末,天气寒冷,鸟儿纷纷飞散,日暮时分,人们也陆续归家,极目远望,心中悠悠然生出无限思绪,只见云水茫茫,无边无际,南边寺庙里有一座宝塔,远远望去,它如此可爱,但我却始终无法到达那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无奈,诗中“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一句,尤为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难以触及的遗憾。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致,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中“天寒鸟飞散,日暮人归还”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含了人生的哲理,即万物皆有归宿,而人亦应顺应自然,适时而归,而“望极心悠悠,云水共漫漫”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悠远与迷茫,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最后一句“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则以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面对现实无法触及的无奈与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韦应物常常登上楼阁远眺,以排解内心的压力与孤独,在一次登楼远眺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南边寺庙里的宝塔,心中涌起一股向往之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无法到达那里,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激发了韦应物的创作灵感,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