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穷愁
宋·陈与义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此生自笑已多事,四海他人长闭门。
老去功名空自惜,病来身世不禁言。
灯前细雨檐花落,乡里儿童笑掩门。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计策用尽,道路已断,我还能去哪里安身呢?在这破旧的房屋中吟诗,只见愁苦的鸢鸟蹲伏在屋顶,我这一生自嘲已经多灾多难,四海之内,他人总是紧闭大门,不愿接纳,年岁渐长,对于功名只是徒然自惜;疾病缠身,对于身世更是难以言说,灯前细雨绵绵,檐花随风飘落,村里的儿童嬉笑着掩上门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计穷力竭的无奈与愁苦,首联直接点出诗人的困境,计策用尽,前路已断,只能在破屋中吟诗以解忧愁,颔联进一步抒发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自嘲一生多事,四海之内无人接纳,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徒然自惜和对身世的难以言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尾联以景作结,细雨绵绵,檐花飘落,村里的儿童嬉笑掩门,更添一层凄凉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穷愁”为题,深刻揭示了诗人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悲惨境遇,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首联“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直接点题,以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比喻,刻画出诗人身处困境的无奈与愁苦,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抒发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自嘲与自惜交织,透露出深深的悲哀,尾联以景作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更添一层凄凉与孤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陈与义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他深感自己计策用尽,前路已断,只能在破旧的房屋中吟诗以解忧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困境下,对自己身世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与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悲惨境遇,以及他对功名的徒然自惜和对身世的难以言说,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