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笑来时无一物,手携拄杖却空回。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附注:虽然您提到的“应笑来时无一物,手携拄杖却空回”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根据诗意及您的需求,我推测您可能是想探讨陆游游历时的心境与感悟,而此诗中的“拄杖”与游历主题相关,且能引申出类似的意境,为贴合您的要求,以下分析将侧重于与游历、心境相关的部分,并尝试从诗中提炼出与“应笑来时无一物,手携拄杖却空回”相似的哲理。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释义

此诗描绘了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它描绘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景象,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往往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局面,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而“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村民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隐含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与“应笑来时无一物,手携拄杖却空回”的意境相呼应,即在外游历一番后,虽物质上无所收获,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升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在“隆兴和议”中被主和派排挤,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所作。

虽然“应笑来时无一物,手携拄杖却空回”并非直接出自《游山西村》,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游历中对心灵的追求与感悟,以及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这与您所给的关键词所蕴含的意境是相通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