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芜湖

唐·韦庄

风静寒江无近浪,

云开远树见栖鸦。

未成短棹还三峡,

已约轻舟泛五湖。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成为前蜀官员,他的诗词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风平浪静的寒江上没有一丝波澜,

云雾散去,远处的树木上栖息着乌鸦。

尚未完成归返三峡的短棹行程,

却已约定好要驾着轻舟去泛游五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芜湖夜宿时所见之景及心中所愿,首句写江面风平浪静,次句写云雾散去后远树和乌鸦的清晰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向往:他尚未完成归乡的行程;他又已心生归隐江湖之念,想要驾舟泛游五湖。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江面的宁静与远树的朦胧之美,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庄游历江南时期,当时,韦庄身处乱世,历经战乱流离,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芜湖夜宿时,他望着眼前的江景,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他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他又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厌倦,想要逃离尘世,归隐江湖,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