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宋·朱淑真
桂影扶疏映玉钩,
中秋天气未应殊。
不用红纱照座隅,
只将清影伴人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淑真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工于诗词,尤擅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写个人生活,抒发幽怨之情,情感真挚,语言清丽,在宋代女性文学中享有较高地位,她的婚姻并不幸福,最终抑郁而终,作品多散佚,现存诗词集《断肠集》。
译文
桂花树的影子稀疏地映照在弯月之上,中秋这天的天气与往常并无不同,不需要用红色的纱帐来照亮座位的角落,只需让这清冷的月光陪伴着我度过这孤独的夜晚。
释义
桂影扶疏:形容桂花树的影子错落有致,稀疏而美丽。
玉钩:比喻弯月,因其形状如玉制的钩子而得名。
未应殊:没有什么不同。
红纱:红色的纱帐,古代常用于室内装饰,增加光线和美感。
座隅:座位的角落。
清影:指月光。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描绘桂影、玉钩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没有过多地渲染节日的喜庆,反而以“中秋天气未应殊”一句,表达了对节日与平常日子无异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不用红纱照座隅,只将清影伴人孤”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月光成为了她唯一的伴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朱淑真作为女性诗人的细腻与敏感。
创作背景
朱淑真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婚姻往往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缺乏自主选择权,据记载,朱淑真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对她缺乏理解和尊重,甚至可能有家暴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秋佳节对于她来说,或许并没有带来多少欢乐,反而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首诗很可能是她在中秋之夜,面对清冷月光,有感而发,借以抒发内心的哀愁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