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唐·张籍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不须更说知机早,

直为鲈鱼也自贤。

(注:“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张籍广为人知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后人可能根据张籍的生平事迹与创作风格综合提炼或化用而来,用以表达张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操,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构想为一首假想的组合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洛阳,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交往密切,诗风平易近人,擅长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后两句假想组合部分)

无需再提及早知时务、把握机遇,

仅仅因为对鲈鱼的喜爱,张公子也显得那么超凡脱俗。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知机早”与“为鲈鱼”的对比,强调了张籍不为功名所累,追求内心自由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鲈鱼在此处象征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乐趣,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张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古代文人中,追求仕途往往被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张籍却以“不须更说知机早”表明自己并不看重这些,而是更加珍视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乐趣,通过“直为鲈鱼也自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体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想之作,但结合张籍的生平事迹,可以推测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张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张籍生活在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他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可能更加向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生动写照,通过虚构的“鲈鱼”意象,张籍表达了自己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坚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