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李商隐
碧瓦初寒外,金樽落日边。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
阖闾城外水连天,曾见吴王宫里船。
(注:李商隐有多首与“姑苏”相关的诗作,且部分诗句与“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相近,但直接包含这两句的完整诗作出处可能有误传或散佚,此处以《姑苏台》为题,结合李商隐的风格与题材,进行创作性重构,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初寒时节,碧绿的宫殿瓦片上覆盖着薄霜,金色的酒杯在落日余晖中闪耀,冰层下的水流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在呜咽,而雪中的沙路被铺得平整无痕,姑苏台上,曾经繁华的宫殿如今却只剩下麋鹿游荡,更令人感慨的是,吴王夫差为了西施而荒废朝政,阖闾城外,水天一色,仿佛还能看见当年吴王宫里那豪华的船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吴王夫差因沉迷于美色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历史教训,首联和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昔日繁华已逝,颈联直接点出姑苏台的现状,麋鹿游荡象征着人迹罕至,而“更怜夫子得西施”则是对夫差因爱美人而失天下的讽刺,尾联则通过回忆吴王宫的船只,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对吴王夫差和西施的描写,也表达了对权力与美色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姑苏台作为吴国曾经的繁华象征,如今却成为一片荒凉之地,这种强烈的对比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警示世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要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繁荣,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